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经联资讯 > 工业与经济观察 > 正文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潜在问题不少

发布时间:2012-12-17 15:23:41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文/孙广彬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近年来快速增长,拉动了行业迅猛发展。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已达63.64亿美元,2009年1~8月出口额达87.21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23.37%,已占太阳能光伏产品国际贸易总额的近10%。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基地。然而,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低价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低、诚实守信观念不强等问题仍困扰着行业健康发展。
  颇具资源优势
  近十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去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MW,占全球产量的36.7%。
  据统计,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2008年已达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的时间增长了600多倍。利润的丰厚促使更多的投资商在近两年涌入光伏电池产业。目前我国的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且发展态势良好。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3350~8400兆焦,平均为5860兆焦(相当于199kg标准煤),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
  同时,我国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产业暗藏隐忧
  尽管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目前国内光伏市场发展依然缓慢。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不及生产容量的2%,市场狭小严重阻碍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此外,我国太阳能光伏生产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加之整个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也导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外依赖度过高。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中暗藏隐忧:一是"三头在外",缺乏自主权。光伏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国外,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材料"三头在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行业。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依靠进口,90%以上的原材料要依靠进口,80%的销售靠出口。二是欧盟、美国等正在调整再生能源利用政府补贴政策,将直接影响光伏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三是环保问题,光伏产业链主要涉及多晶硅原材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等相关的行业,目前受关键技术和工艺技术的限制,其中重点行业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和污染等问题。
  此外,光伏产业链结构还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格局,因此做强中游、做大上游,尤其是硅材料,将是光伏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多举措促发展
  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将有助于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未来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也迅速制定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启动"上网电价法"。只有在市场形成的初期打破市场规律,积极对并网电价进行补贴,对国内太阳能企业给予实质性的激励,才能迅速培育市场,形成有自我完善机制的国内太阳能市场。这不论从我国光伏产业的长远战略考虑,还是从顺利渡过全球金融危机的短期策略考虑,都是科学、可行的。因此,相关法规的出台在当前尤其显得必要和迫切。
  启动国内市场,尽快摆脱困境。我国必须实现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战略转变,但这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并非易事。庆幸的是,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提振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都让光伏产业从中受益。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作为整个光伏产业终端环节,一旦大规模启动,也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规划、管理、技术急需强化。首先,应提高《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关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其次,应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最后,应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光伏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体系。但要短时间在国内市场立刻启动也是不太可能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包括提高其在发电总量中的指标比重,同时通过采取补贴政策支持、鼓励太阳能发电并网,以及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等。
  链接:市场压力 外贸长单风险大
  十一月份,德国的一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企业传出悔单消息,理由是供货没有履行供货合同中若干重要条款,买方单方面宣布终止购买多晶硅片长期合同,同时向银行作出索回2.4亿美元预付款保函的决定。
  业内人士担心,德方企业此举有可能引发连锁反映,其他生产光伏电池厂商会跟风效仿,下游厂家会将市场压力转嫁到上游多晶硅厂家。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由于成本昂贵无法与亚洲厂家竞争,包括欧洲厂家下一步很可能会向欧委会提出反倾销调查。
  据了解,德国Q-Cells公司单方面中止这份长期供货合同签约时间是2007年底,彼时正值多晶硅价高货俏之时。合同是今年年初开始履约的,这时多晶硅市场价格已从高位每公斤500美元跌至90美元以下,现在每公斤只剩60美元上下,这种时候提出中止合同,真正原因一目了然。供货商赛维LDK肯定要讨个公道,因为被中止的长单供货期是10年,此前企业已进行产能投资、投工、投料,后续资金上背负巨大压力。国内在建多晶硅产能据说多达23万吨,实际建成只有1.5万吨,后续资金无着落相当普遍,包括赛维LDK也在考虑将产能拆分,拿一部分到香港融资。
  金融危机前,包括欧洲厂家在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都很乐观,多晶硅价格暴涨,为了确保产品原料稳定供应,买家想方设法与卖家订立长期合同,只可惜好景不长,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太阳能光伏终端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欧洲不少公司不同程度遭遇库存大量积压,商品价格直线下滑,成本因长单锁定居高难下,企业亏损短期无法自拔。德国Q-Cells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滑了3成多,公司亏损高达7亿欧元,照此下去这家全球第一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行业排名很可能让位于尚德电力。
  无论德国公司背后打什么算盘,也不管双方能否和解。一旦进入诉讼程序,诉讼期一般少说也要半年,按照太阳能光伏眼前的市场走势,相在短时间内等来经营状况好转除非奇迹出现。光伏上下游生产厂家通此类纠纷,通过协商双方各自做出让步,对长协合同重新进行调整的不无先例。悔单事件提供三点警示:一是迫于市场变坏压力,光伏太阳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放缓;二是接下来有出现贸易保护,不排除光伏主要市场国启用反倾销调查;三是国内企业要注意合同签约地风险,最好选在非当事双方的第三地,一旦合同纠纷进入司法仲裁不至于出现地方偏袒。
  德国Q-Cell公司单方面中止合同,除了经营原因,与合同管辖地在德国当地也有关系。就是双方坐下来谈判,德方凭借合同管辖地筹码也会多要价。金融危机以来,外贸合同毁约的高发区集中在长单合同,故意设置履约障碍加罪于对方的伎俩屡见不鲜,国内做外贸长单的企业注意防范。   (简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