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经联资讯 > 工业与经济观察 > 正文

天价洋奶粉:消费者崇洋心理被巧妙利用?

发布时间:2012-12-14 14:30:44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章天大
  近日,众多消费者及媒体就洋奶粉涨价一事给予高度关注,究其原因,是国内售卖的高端"洋奶粉"价格,竟达到国外官网售价的4倍!经过调查发现,虽然进口奶粉有过关成本,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令价格连连翻番的地步。有业内人士表示,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该说法引起了广泛争议。
  消费者的追捧被洋品牌利用"洋奶粉"在国内市场高价销售,基本上与进口税无关。
  按照2011年版《海关进出口税则》,供婴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食品,不管是奶粉还是麦乳精之类,其进口最惠国税率都是15.0%,暂定税率更只有5%,外加进口环节增值税17%。相比之下,其他制成品食品进口最惠国税率常常在20%以上,甚至是30%以上(如碾碎的干小麦)、50%(如甘蔗糖)以上。
  "洋奶粉"价高,首先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过度追捧。这种追捧源于后发国家和地区追捧发达国家品牌的人之常情,又因独生子女政策而强化。
  其次,洋品牌销售商会充分利用这种盲目追捧,索取尽可能高的售价,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甚至会有意识地通过各类广告营销方式,激发这种盲目追捧。为了营造自己的所谓"高端"、"贵族"形象,无论进口税率如何下降,他们都会尽量避免降价;相反,通过定期涨价来保持品牌高端地位,是一些洋品牌的常规保护策略。
  商务部信息显示,今年中国实施了扩大进口政策,而且人民币汇率这几年已经对西方货币显著升值,换言之,洋奶粉的成本因汇率变动而下跌许多,但我们看到,进口洋奶粉还在纷纷涨价。
  消费者为安全信用丧失埋单处于食品安全恐慌中的中国消费者们,正在为失去的食品安全信用埋单。面对洋奶粉以各种借口虚涨价格,甚至售价卖到原产地的4倍,达到全球最高,家长们依然义无反顾。这不是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作怪,而是当产品安全信用已经威胁到生命健康时,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必然的选择。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业信用受重创。但是,从这几年的表现看,一些国产奶企不仅没用真诚与信用,与消费者达成谅解,反而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再冒出质量问题,甚至出现拙劣的危机公关,让信誉一降再降。可以说,洋奶粉占领市场步步紧逼的过程,正是国产奶业在信用上节节败退的过程。
  有媒体人这样评论说,当信用成为稀缺品,必然"物以稀为贵"。如果国产奶业依然无法建立起值得信赖的信用体系,继续在无视安全信用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那么,国产奶业的信用底线有多低,消费者为"洋奶粉"付出的信用溢价必然就会有多高。
  中国的母亲们与"洋奶粉"的关系,现在是一种典型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个中原因显然不是"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的消费心理,而是一种"高价格意味着高安全"的中国消费者心理。
  业内人士一再解释说国产奶粉的质量,不会比洋产品低。消费者也相信,如果真的按国家标准,国产奶粉的质量也许确实不低。问题是,国家标准得到严格执行了吗?
  不难发现,很多消费者在选择同一洋品牌的奶粉,也是宁要进口版,而不要内地版。按理说,同样品牌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上一般不会有太大区别。但为什么是越"洋"越受欢迎?说穿了,很多消费者不仅是在购买"洋奶粉",还是在选择"洋监管"。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洋奶粉"这些年来也被频频爆出质量问题,但大多是某些品牌某些批次的问题,而不是整个行业的普遍问题,像三聚氰胺这样的丑闻更是闻所未闻。个别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归咎于企业;一个行业出现问题,监管或许难辞其咎。"洋奶粉"的坐地起价,证明了能保证行业恪守安全底线的监管,其价值也是巨大的。
  消费者的看法是,中国人如今有钱了,只认贵的和洋的,其实这种消费很不理性,消费水准有问题。应该倡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年的完达山和母乳,照样让我的儿子长得结结实实。虽然时下诸多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民族企业让我们越来越不敢相信国内的产品,但是就像人一样,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坏人,好人和好品牌还是有的。
  有专家分析说,这个现象不只在奶粉市场有,比较一下国内外很多商品的售价:衣服、汽车、首饰等,很多品种的国内价格也高于国际价格。除了怪罪中国人消费不理性,还应从税费、物流、渠道等方面寻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