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破解我省民间投资"三难题、四瓶颈"之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4-09-17 08:44:30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前2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我省民间投资增幅快速缩小,从2011年的35.8%,下降为25.9%,3年间增幅波动达到近10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增长动力继续减弱,特别是2014年3月份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较为罕见地出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2014年1-6月全省民间投资比上年同期仅增长14.7%,低于全省固定资产3.4个百分点。同时,也明显低于全国20.1%、中部地区20.4%的民间投资平均增长水平。
  民间投资下降主要原因,除受我国经济增长 "三期叠加"大环境影响外,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政策落实和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和困扰。
  一、民间投资进入新领域的"三大难题""新36条"、我省出台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都明确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难题。
  (一)进门难。一是项目选择难。"非禁即入"是解决民间投资准入的突破口,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民间投资信息渠道不畅,民间投资"找不到门"的现象突出,项目选择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企对转型发展项目选择的热情。二是竞争的不公平性。在一些领域的重大工程招标中民资很难中标。在调研时,有不少民营企业反映,民营企业很多在首轮就被淘汰出局,中标大都是相关部门旗下或是相关部门有关联的企业。三是行业壁垒很难打破。如水利、能源、通讯、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资源要素配置倾向国有资本,民资很难与其抗衡。
  (二)盈利难。目前,面向民资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但从落实的情况看,民资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利益回报问题。资本的逐利天然属性决定了民资对高风险的回避。现阶段高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安全上的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和回报周期较长,通常要建设3-5年,收回成本可能要8-10年,回报周期长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制度上无明确的保障机制情况下,民资不敢投。二是资金管理上的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民间投资往往以参股形式投资参与大型基础产业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但股权比重小,民资无法获得参与决策权,在经营和利润分配等方面缺少发言权,甚至连掌握日常经营情况都有难度,民资不愿投。
  (三)退出难。资本是具有流动性的,变现性同样对投资去向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在一些领域特别是非营利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各方产权归属、投资退出问题较为严重地困扰民资。
  二、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四瓶颈"从民间投资实际运行情况看,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存在内外四个方面主要制约因素。
  (一)产业制约瓶颈。我省民间投资涉及的产业层次较低,造成过度竞争,阻碍民间投资发展。从现有民间资本在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虽然2013年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超过制造业跃居第二位),成为资本流入的热点行业,首次成为新设企业资本量最大的行业。但民间投资最主要领域仍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目前,六成以上的民间投资投入了制造业。其中,非金属矿制品业是民间投资首位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占比分列制造业民间投资的第二、三位。房地产业投资是民间投资第二个重要领域,虽近两年房地产业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及活跃程度有所下降,但房地产业投资占民间投资比重仍超过14%以上,全省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0%以上来源于民间投资。由此看出,民间投资在低资金门槛、低技术门槛领域过度集中,全省各地民间投资的产业雷同,使得民间投资受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环境影响较大。
  (二)规模制约瓶颈。"新36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垄断行业和领域,同时,现行政策措施也加大了推动力度,但这些领域的资金、技术条件门槛较高,现有民资实力进入难度较大。从资本实力角度看, 2013年,江西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300万元,企业资产超百亿元的只有4家,2013当年新登记私营企业户均资本只有270.07万元,连续2年出现下降。私营企业规模总体较小,加之技术能力较低,制约了民间资本在金融和基础设施领域作用的发挥。
  (三)融资制约瓶颈。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较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省民营企业经营和再投资扩张的主要原因。一是银行贷款方面,增长快,份额小。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金融机构对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大为增强,全省小企业贷款增速、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自201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中部六省前列。2013年小微企业贷款全国占比高于全省贷款的占比,但小微企业获取的贷款份额仅为全省贷款总额的20.95%。二是小额贷款期限短,成本高。2013年全省有小额贷款公司214家,小额贷款余额265.0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期限3个月左右,最短为半个月,贷款期限最长为6个月。单笔贷款100万元以内的贷款笔数占总笔数的80%左右,贷款平均利率约为年息20%。这一较短的期限,较高的贷款利率的状况,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意味着经营成本增高。三是从小微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看,企业自筹资金一般占90%左右,国内贷款占比不到一成,利用外资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则微乎其微。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民间投资资金筹集渠道,还比较单一,企业靠自身的积累和有限的金融机构贷款来实现发展和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四)转型升级瓶颈。目前,我省民间投资仍就偏重于扩张性投入,升级技术改造投入依旧偏低,影响投资效益和产业结构升级。首先,从支撑转型升级发展的内涵性投资分析,我省民间投资中以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为代表的内涵投资占民间投资总额的比重,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2013年,我省民间投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的17.8%。其次,从具有推动转型升级实力大型民营企业来分析,主要布局在"两高"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后劲有待加强。2013年全省100强民营企业中,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个行业有37家。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8个行业合计才11家。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民间投资不足和现有大中型民营企业升级改造的动力不足,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整体转型升级困难较大。
  三、推动江西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对策建议抓住新一轮改革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国家战略政策机遇,以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定力,把提升发展质量作为根本要求。坚持"非禁即入"、 坚持"平等对待"、 坚持"公平竞争", 先行先试,破除障碍,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可以进、进的来、能推动、有保障"模式,切实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负面清单",完善竞争规则,长效准入制以"负面清单" 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完善重大示范项目竞争规则为抓手,改革市场准入的管理制度,破解民资准入瓶颈,促进投资准入规范化、长效化、便利化。引导民资进入符合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求,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领域,推动转型升级。
  1、明晰投资市场准入领域限制。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上海自贸区已推广的可复制的改革范围,结合国家和江西产业政策、产业目录等,突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区域特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苏区、昌九地区对重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研究制定负面清单先行先试,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投资者按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办理即可。试点1年,形成权威性规则,全省推广。
  2、明确公平竞争条件。完善重大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政策规定,明确竞争主体的法定权利或资格,限制部门"内部人"行为,消除竞争主体之间"资源占有量"导致的"竞争能力"非合理差异,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完善操作规程,凡不涉密的信息公开透明,实现竞争过程的公平。建立重大项目招投标公平竞争市场规则,消除民间投资者"门外徘徊"现象,促使竞争行为成为可预期、可信任、有理性的行为。
  (二)积极探索PPP合作新模式,促进民资进入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的公私合作(PPP)试点项目,相关法规的制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应抓住国家正在研究"特许经营法"和财政部正在力推PPP模式的机会,积极探索我省PPP适用模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行试点。
  1、研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国家正在研究"特许经营法"(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PPP模式的适用范围。提出PPP适用的行业,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铁路、公路、水运、电信、通信、网络、信息、农田、水利、水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整治、矿山修复、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处理、电动汽车充电桩、城市园林、公用事业和工业园区,以及由省级以上政府确立的其他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参照这一正面清单,摸底我省可引进PPP模式基础设施项目范围,梳理建立PPP项目库。
  2、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积极探索现有各项投资产业引导基金在PPP模式方面的应用,积极探索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基金,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项目融资、建设和经营。
  3、积极探索PPP模式风险分担机制。成立PPP项目统一管理机构,明确财政约束、明确风险分担,明确定价公式,防止项目风险转变为财政风险。根据没有经营收入的公共利益项目、项目投资巨大等项目性质的不同,探寻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后补贴、政府给予前补贴、捆绑优质项目或配备资源、部分环节市场化等的不同的风险分担运作模式。
  4、建立回报机制。从机制上保障民间投资的合理回报是吸引民间投资的关键。特别是对进入垄断行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民间资本至关重要。无论采取独资、合资,还是BT、BOT、PPP等投资方式,民资与国有资本在资本回报上要一视同仁,尽快建立规范的收费补偿机制和项目退出机制。
  (三)创新方式,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民间投资瓶颈制约,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
  1、创新融资方式。一是加大"财园信贷通"的推广力度,健全完善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完善和规范"财园信贷通"操作模式,加强银行和工业园的合作,扩大中小企业受惠范围。二是试点实行贷款限额循环模式和宽期限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经验,采用一次性授信方式,改变中小企业"先还后贷"方式,允许企业在授信期间先归还部分当期贷款本金,多次滚动获得贷款资金。三是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探索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融资服务公司等规范性民间融资方式的运作。依法募集资金,进行较长期,较大额的项目投资和财务性投资,补充银行对中小投资项目贷款不足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散与小。
  2、创新土地资源配置管理方式。一是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盘活存量用地。二是发挥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重点保障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三是重视探索园区土地二次开发,地块用途兼容、综合用地的可行性。
  3、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对兴办鼓励类企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企业上,应减尽减,应免尽免,用好用足,确实做到民营、国有,内外资企业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黄淑华  省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  
          周皝喆  南昌高新区管委会规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