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项目 > 中国工业大奖 > 正文

“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采访行

发布时间:2012-12-25 16:50:51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中国工业大奖(下称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具综合性、科学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
  2011年4月,第二届大奖获奖企业名单出炉,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3.97 2.85% 股吧 研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电集团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瓮福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获此殊荣。日前,记者跟随大奖宣传报道组,深入获奖企业进行采访报道。
  宝钢:将创新进行到底
  30多年来,宝钢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敏锐的市场触角感知着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连续8年跻身世界500强,以不到7%的国内钢铁产能创造了约27%的行业利润,自主集成建设的梅钢高速极薄冷连轧机组,打破了日、德等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宝钢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宝钢取得的辉煌业绩离不开一线员工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而这也正是宝钢强大竞争力的秘密所在。
  一组数据透露出宝钢一线职工的创新能力。平均每天产生4项专利,50%由一线职工创造;总结企业技术秘密年均2000余件,40%由一线职工完成,被业界称之为“宝钢现象”。
  据中钢协2009年报显示,全行业共申报专利4968件,重大发明专利2046件,其中宝钢共申报专利1545件,重大发明专利349件,两项数据各占全行业总数的1/3以上。
  “宝钢现象”透露出什么?为何一线员工有如此大的创造力?宝钢工会经济部梁伟部长告诉记者:“关键在于制度,在员工创新方面,宝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上至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提供创新平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最终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创新是宝钢的DNA,员工的岗位创新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投入少,效益高”,梁部长总结道。当然,只有员工的岗位创新,还不足以诠释宝钢的创新体系。还要依靠一批精英团队,进行高、精、尖技术研发,学会“两条腿走路”,两方面互相交融,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最终走向跨岗位、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
  上海电气:为国力而努力
  上海电气,这个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企业,历经新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走向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上海电气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备设计和制造世界先进水平的1000MW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能力,机组订单量和投运机组至今保持世界第一位。该机组在上海外高桥[7.48 1.77% 股吧 研报]第三发电厂投运以来,将发电煤耗降为272克标准煤/千瓦时,目前全国平均煤耗为333克/千瓦时。
  “别小看这节约下来的几十克煤,以每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以年运行5000小时计算,每年可以节约27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减少67万吨,不但节能,而且环保。”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阳虹向记者介绍。
  上海电气不但在传统火电设备方面不断创新提高,在更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方面,更是日新月异。目前,核电设备制造产业链已经涵盖从核岛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主泵、核二三级容器到常规岛的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和主要辅机以及大型铸锻件等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成为我国唯一拥有成套核电设备供应能力的大型基地。
  走进上海三菱总部大楼,这个看似普通的大厦,其实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大厦。据介绍,该大楼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采用三菱MELBAS-A10P大楼自动化管理系统。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的综合运用,实现对大厦内的空调、电梯、电力、供排水、防火、防盗和视频监控等设备的综合自动管理,具有各种安全保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等功能。
  作为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集团,上海电气以能源产业为核心,在新能源、高效清洁能源、工业装备、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积极践行着“为国立而努力”的承诺。